提高电机性能的关键
电机是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在电路中用字母M(旧标准用D)表示。它的主要作用是产生驱动转矩,作为用电器或各种机械的动力源。
提高电机的散热能力散热的3种基本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电机在电能与动能转换的工作过程中由于有铜损耗、铁损耗等原因,内部会产生很多的热量,如果这些热量不能及时通过传导等方式传到电机的表面,并通过热对流或热辐射等方法散发到周围介质中,电机内部绕组的温度就会持续升高,导致电机不能正常工作,甚至烧毁。在电机发热量恒定的状态下,要想使电机绕组的温度更低,提高电机内外部的传导、散热能力是关键。
提高热传导能力热传导是相互接触的物体,由于温度高低不同,温度高的物体将热量传递给温度低的物体的过程。传导的散热能力与材料的热导率有关。热导率大的材料传热快,散热能力强。铝的热导率仅次于紫铜,比黄铜好,但紫铜贵,这就是为什么散热片普遍采用铝而不采用比它的热导率更好的紫铜材料的原因。可在一些散热要求高的特殊场合还是采用紫铜来做散热器。对于普通扁平型异步电机进行温升实验时,我们注意到当电机达到温升平衡状态时,电机绕组的温度已经很高,B级绝缘在100℃左右,但电机上表面温度略低在75℃左右,而电机的底部温度明显低于上表面,约在50℃左右,这说明电机绕组产生的热量,在经过绝缘、铁芯等中间媒介传导时效果不理想,存在着传热的瓶颈,电机中的热量没有有效地传递到散热片上来。
- 上一篇:« 我国五金机电发展态势|下一篇:中国机电产品出口贸易额突破2万亿 »